將人力資源會計融于傳統(tǒng)會計理論的探討

 作者:曹姝    288

論文關鍵詞:實物資產 無形資產 人力資源資產 人力資源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力資源會計已被許多人關注,但怎樣在會計資料中反映,還值得探討.本文從會計是對經濟的反映出發(fā),提出把人力資源資產進行計量是有必要的.從宏觀的角度按資產的載體的不同對資產進行分類,并設計按載體的類別來歸結的資產負債表,用以準確、明晰地反映企業(yè)的各類資產及各類資產與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配比關系.

  會計是與經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當經濟的車輪隨著時代向前發(fā)展時,會計作為經濟計量、控制、監(jiān)督、審計的工具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其變化的來源是作為其計量對象主體的資產在發(fā)生質與量的變化。當歷史的步伐進入信息技術時代、知識經濟時代時,企業(yè)生存、發(fā)展的要素不再只有資本與技術,還要有人力資源資產。而對人力資源資產的計量與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還是一個空白。無形資產已進入會計報表,而傳統(tǒng)會計體系與人力資源資產的記錄與計量在很多方面是格格不入的。沿用傳統(tǒng)的會計理論不再能準確計量企業(yè)的價值,所以沿用傳統(tǒng)會計的理論,所做出的報表,反而會對投資者產生誤導,最終阻礙經濟的發(fā)展。那么,作為經濟發(fā)展服務的計量體系—會計體系,應當有所突破和發(fā)展。

  一、按資產的載體不同把資產分為三類

  一直以來,把資產按存在形態(tài)分為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已填列于資產負債表中。因人力資源資產在計量上存在不可靠性,使其既不能按實物資產來確定價值,又不能按無形資產來進行攤銷。最根本的原因是,實物資產、無形資產、人力資源資產各自的載體不同。所謂載體,就是指各種有價值的資產所附著的對象。實物資產的載體是它自己本身,它是客觀存在的,可以觸摸得到的,能在生產過程中轉變形態(tài)、轉移價值并攤銷,能準確計量損耗的資產。無形資產是知識或意識類的思維果實。落實在專利證明書等正式的具有法律保證、社會公認的、能為企業(yè)帶來經濟效益的、有價值的憑證上。而無形資產本身看不到,摸不著。它只有與實物資產相結合才能呈現(xiàn)出它的作用、功效與價值。人力資源資產的載體是人、具有能動性、會思考,有各自品格的人。因此,人力資源資產就有他本身的特殊性。人力資源資產需要有實物資產來養(yǎng)活,又需要無形資產來滋補,這樣才能發(fā)揮他的價值。

  所以筆者認為應當把資產分為實物資產,無形資產,人力資源資產三大部分來分別進行計量、記錄、控制、核算。載體的不同決定了資產特性的不同。但實物資產、無形資產、人力資源資產又是密不可分的。實物資產是無形資產產生的前提,無形資產只有作用于實物資產,才能實現(xiàn)其價值。即以實物資產為媒介才能收回無形資產的成本,得到收益。人力資源資產價值的實現(xiàn)是把實物資產與無形資產綜合、有機、科學的融合,并使之適應市場,適應時代,得到超過實物資產與無形資產原值及同等平均利潤回報的過程。人力資源資產是基于無形資產與實物資產之上的,三者是累積著的金字塔,實物資產在最底層,無形資產居中,人力資源資產在無形資產之上。

  二、以三大類資產為基礎編制資產負債表

  現(xiàn)有的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類科目的列示是按資產的流動性的大小,從大到小排列的。按各自歸結的資產對象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它資產。傳統(tǒng)資產負債表除了無形資產之外都是以實物為載體,能準確計量,價值較為恒定,滿足傳統(tǒng)會計理論。用傳統(tǒng)會計理論來計量無形資產就存在著缺陷。如:商標的價值難道真的只有花費的注冊成本與設計費用嗎?而一些連年虧損的企業(yè),其商標價值能趕得上花費的成本嗎?具有不確定性的無形資產夾雜在能準確計量的實物資產中,使無形資產得用傳統(tǒng)會計理論來計量,導致企業(yè)總資產偏低或者高估了。再談到人力資源資產時,雖然人人都意識到了,但應用傳統(tǒng)會計的理論卻無法記錄、計量,在資產負債表上也無法反映。

為了能更準確地計量、記錄企業(yè)的各類資產,可以在原有的資產基礎上進行重新劃分與歸類。按資產載體的不同分為實物資產、無形資產、人力資源資產三大部分,再在各資產的內部按流動性的大小分項歸納與排列。三類資產項目各自歸納與其資產載體相同的有關科目。

  實物資產負債表的編制的內涵,只要在傳統(tǒng)會計報表的基礎上,把無形資產刨除以后就得到了,方法與程序不變。其合計數(shù)就表示企業(yè)的實物資產價值。具有可定義性、相關性、可靠性和可計量性,符合傳統(tǒng)會計的理論。

  無形資產部分計量那些不是以人及實物為載體的沒有實物形態(tài)的資產。記錄的內容只符合可定義性、相關性和計量性。股東權益中沒有負債的部分,只在所有者權益中進行歸結與分配。它已經突破了傳統(tǒng)會計的理論。

  人力資源資產部分計量以人為載體的人力資本的相關事項。只符合傳統(tǒng)會計的可定義性和相關性。與無形資產一樣,突破了傳統(tǒng)會計的體系。人力資源資產在股東權益中沒有負債部分,只在所有者權益中進行歸結與分配。

  無形資產與人力資源資產部分在所有者權益中歸結到“資本公積”里。作為其一類資產的平衡部分。在所有者權益中,實收資本應當按法律規(guī)定變動,是受到嚴格限制的。“盈余公積”的有無得看企業(yè)是否盈利。“未分配利潤”只跟利潤有關,人力資源資產是不能作為利潤來分配的。因為其載體是人,人是無法分配給人的。企業(yè)界不能沒有人力資源資產,企業(yè)對人力資源資產的需要是固定的。人力資源資產的流動性又挺大,具有浮動性,這與傳統(tǒng)會計中資本公積所包含的內容特性有相似性,把人力資源資產的權益歸為“資本公積”是最為適宜的(如“資產負債表”所示)。

  三、對于新的理論,應當有新的方法與之相適應、相配套

  既然人力資源資產進入了賬戶式資產負責表,那么人力資源資產也應當進入所有的財務報告。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是為了向財務報告的使用者提供其在經濟決策中有用的信息,包括企業(yè)的財務狀況,經營業(yè)績和財務狀況變動的資料。財務報告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機構、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在編制財務報告的時候就應當確保財務報告的信息質量。

  財務報告的信息質量是指他的有用性、相關性和可靠性。有用性是建立在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基礎上的。相關性是指財務報告提供的財務信息必須與使用決策相關聯(lián)??煽啃允侵肛攧請蟾嫠峁┑呢攧招畔⒈仨毷钦鎸嵖煽康摹嬍紫仁且粋€信息系統(tǒng),如實反映企業(yè)的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是財務信息的基本要求。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主要是滿足不同使用者對財務信息的需求,如果使用者根據所提供的財務信息不真實可靠甚至提供虛假的信息,這種財務報告不僅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甚至會由于錯誤的信息,導致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yè)財務狀況做出相反的結論,從而使其決策失誤。

  所以為了保證人力資源資產進入財務報告后不影響財務報告的質量,就應當有新的方法與新的理論相適應。只有用合理、正確的方法才能確保人力資源資產在財務報告中的信息質量。
 人力資源 探討 人力 會計 理論 傳統(tǒng) 資源

擴展閱讀

傳統(tǒng)企業(yè)轉型數(shù)字化營銷面臨著哪些難題? 傳統(tǒng)企業(yè)進行數(shù)字化轉型的目的是為了接觸終端用戶,了解用戶的本質需求,進行精細化運營,從而發(fā)掘用戶的更大價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傳統(tǒng)企業(yè)在進行數(shù)字化轉

  作者:楊建允詳情


不管是傳統(tǒng)品牌方,還是電商品牌,都很依賴渠道商或者平臺方,都無法直接觸達用戶。所以對用戶不敏感,無法感知用戶的真實需求,所做的市場營銷活動,效果自然難以保證。 有人問,DTC和傳統(tǒng)渠道的邏輯有什么區(qū)

  作者:楊建允詳情


網絡時代,信息越來越公開化,傳播越來越廣,速度越來越快。電子商務對傳統(tǒng)消費品,民用品行業(yè),比如家電,服裝沖擊大。很多企業(yè)開始恐慌,而網絡類營銷的培訓似乎一夜間火了起來,網絡創(chuàng)造神奇,無網不談生。似乎企

  作者:蔣觀慶詳情


所謂利潤分享計劃,顧名思義,就是一項所有員工參與利潤分享的計劃。在設計企業(yè)利潤分享計劃的過程中,需要關注不同層面的人員,根據其在價值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擔當?shù)穆氊熂鞍l(fā)揮的作用來合理地分享其勞動所得。本文將重

  作者:姜燕芬詳情


未來,每個行業(yè),每個企業(yè),電子商務都不能少。正如張近東所言,電子商務將成為企業(yè)的標配。傳統(tǒng)行業(yè)要進軍電子商務,不能按照傳統(tǒng)行業(yè)的思維來做,以傳統(tǒng)思維做電子商務,可能會死得很難看?! ∮袀€企業(yè)想請高定基

  作者:高定基詳情


Bill Cushard已經對“尋找正確的方法”這樣的培訓項目失去耐心了。Cushard是索爾茲伯里諾蘭集團的首席學習官,該公司總部是一個在馬里蘭的軟件公司。Cushard認為,傳統(tǒng)的界定學習需求的方

  作者:陳琦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gzzmzs.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