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自由化與危機管理(ppt)

  文件類別:金融知識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5K

  下載次數(shù):94

  所需積分:5點

  解壓密碼:qg68.cn

  下載地址:[下載地址]

清華大學卓越生產運營總監(jiān)高級研修班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金融自由化與危機管理(ppt)
金融自由化與危機管理
第一章 金融危機:恒久不絕
金融危機的研究、書籍:與經濟衰退、金融危機事件相關
經濟循環(huán):經濟擴張與收縮的韻律
金融危機:擴張到衰敗的轉折期
金融危機為何發(fā)生?
循環(huán)是人類經濟的基本問題?

市場理性乎?為何瘋狂?
瘋狂:政府應否干預?
不干預:造成危機、恐慌、甚至向國際蔓延?
政府:最后放款人
國際體系的最后放款人何在?
干預有無通則?
「干預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

瘋狂:搶進各種投機資產
恐慌:搶著變現(xiàn)
瘋狂 恐慌:轉折如何發(fā)生
貨幣學派:控制貨幣供給于某個數(shù)量或某個水準,將可以避免瘋狂與恐慌的發(fā)生
控制貨幣供給:現(xiàn)實上可行?

「貨幣是一種公共財,但它仍被私人所剝削」
「崩盤與恐慌的惡化,經常是由瘋狂期間爆發(fā)不當行為、不法行為、或受賄行為(政府官員的貪污)所導致」
「從歷史紀錄可以明顯看出,經濟繁榮刺激人們對財富的貪念,是詐欺行為之源?!?

官方的警告是否有效,亦即是否能夠抑制瘋狂?
「凱恩斯學派與貨幣學派都忽略了價格變動對總體經濟的影響」
第二章 典型危機的剖析
歷史與經濟學的剖析
一般金融危機的根本經濟模型
并未涵蓋整個經濟循環(huán)

模型
Hyman Minsky的模型:
貨幣體系的脆弱性與災難傾向
信用制度的不穩(wěn)定
債務結構促成金融困境的角色
一、錯置:危機事件的起點
總體經濟的外部沖擊,并且改變某一個經濟部門的獲利機會,導致企業(yè)與個人資金涌入:繁榮期開始

二、繁榮期:動力來自銀行信用的擴張
信用擴張:除既有銀行機構外,也包括新銀行的出現(xiàn)、新信用工具(商品)的發(fā)行以及銀行體系外個人信用的擴張等
結果:助長投機狂潮
需求面:投機欲念轉化成為對產品或金融資產的實際需求
供給面:面對此種投機需求的擴大,供給在短期內尚未足以回應下,以致快速推高這些產品或資產的價格

三、陶醉(euphoria)期
供給面:由于價格上揚,刺激新投資的積極加入,以滿足需求面的增加壓力,并增加所得
供給與需求之間進入「正回饋」關系
此一正回饋關系的持續(xù)增強,則經常會形成所謂的「過度交易(over-trading)」

投機標的:應有盡有
過度交易:國家之間蔓延
1.套利行為
2.進出口變化
3.資本流動
4.外匯資金流動
5.心理的傳染

四、金融困頓期
內線人士獲利了結
價格走平或上升困難
投機人士出現(xiàn)求現(xiàn)需求
結果:價格突然下滑、甚至崩跌

五、危機
某銀行倒閉或企業(yè)周轉不靈
詐欺或虧空
主要投機標的價格暴跌
抽腿(revulsion)與拒貸(discredit):
這些造成恐慌


六、恐慌
如何解決:
價格跌得很低
停止交易、休市或其他停止交易方法
最后貸款人出面干預

關鍵:市場信心

第三章 投機狂潮
市場的理性
瘋狂:脫離現(xiàn)實或喪失理性,甚至意味集體性歇斯底里或瘋狂
經濟史文獻常見于形容某些投機狂潮:如運河瘋狂、股票瘋狂
經濟學:人、群眾是理性的動物

理性預期:市場會根據(jù)經濟理論視為理性的方式反應變數(shù)的變化,亦即市場反應會遵循標準的經濟模型
在這里的理性是先驗的假設,而非真實世界的描述
長期而言,市場、人是理性的
經濟史文獻充斥著:市場偶爾會有不理性與破壞穩(wěn)定的投機

經濟學家馬夏爾(貨幣、信用與商業(yè)1965:305)
輕率交易的邪惡在于其總會波及無直接關系的第三者…謠言涉及一家銀行的信用時,他們會瘋狂兌換其所持有之任何票據(jù);他們的信任一直是無知的,他們的不信任也是無知而狂烈的。這家銀行在平時會逐步償還,擠兌卻會造成銀行倒閉。一家銀行倒閉將導致對其他銀行的普遍不信任,真正穩(wěn)健的銀行也受到波及而破產;如同野火從一間木屋蔓延到另一間木屋,最后甚至防火建筑也被烈焰吞噬。

個人的理性,市場的不理性
不理性:
1.群眾心理、歇斯底里:展示效果
2.貪婪心理(受騙、受詐欺):下章
明斯基:錯置,即系統(tǒng)內某種結構特征與人性的錯誤
樂觀主義:繁榮、獲利的預期
陶醉期:投機標的集中在一、二種

金融的創(chuàng)新產品采低價策略
產業(yè)后進者對抗既有的競爭
投機二階段:
1.清醒的投資階段:家庭、企業(yè)、投資者、其他參與者以有限而理性的方式回應錯置所帶來的機會
2.資本利得:高利率、轉售價差


二群體:內行人、外行人
價格操縱者、陶醉的受害者
牛頓在「南海泡沫」:初期獲利7000英鎊,但隨之又受市場瘋狂氣息的感染,投入更多資金,結果虧損2萬英鎊
他說:「我能夠計算天體的運行,卻不能計算人的瘋狂」


組合的謬誤(整體不等于其構成部分的總和):即使每位投資者行為本身都是理性的,陶醉式的投機仍可能導致瘋狂與恐慌
邦奇事件、老鼠會(詐欺):
1.不合理高的利潤
2.支付先進者利潤來自后進者的資金
3.先進者繼續(xù)將獲利加碼投入(貪婪)
4.后進者懷疑無法收回資金:瓦解

「蛛網」效果:一窩瘋
錯置所造成的供、需市場關系出現(xiàn)落后關系,跟風或一窩蜂投入者會使得市場供需結構改變
搶種農產品、蛋塔、甜甜圈…
舊金山發(fā)現(xiàn)黃金之后:貨運船只突增(遠方的商人都聽聞「據(jù)說,舊金山缺貨…」,于是裝載甚多前往)

穆勒(John Stuart Mill):隨著資本的發(fā)展與工業(yè)的普及,這樣的榮枯,即以非理性的投機為起點,而以商業(yè)危機為終點者,并沒有因此減少或緩和。相反地,它們的出現(xiàn)變得可說是更頻繁;因此,使資本家無法滿足于日常安全的商業(yè)利得,通常這被認為是競爭轉趨劇烈,我卻認為是利潤與利息水準過低。
安德瑞奧地(Andreades):
「當利率下跌,英國商業(yè)界無法降低其生活方式,乃放棄其正常的業(yè)務而追求更高的獲利,但也因此冒了更大的風險‥‥投機導致災難,最后必須由中央銀行承擔。 」

另外三種不理性的情況:
從商業(yè)轉向金融投機
對未來抱持不切實際的幻想
自以為是的理性


有一種錯置值得留意:解除管制、自由化
McKinnon:金融壓抑造成金融市場分隔
1.偏重政府放款
2.國外貿易、出口產業(yè)
3.公民營大型企業(yè)
解除管制、自由化的實施:銀行危機大增
McKinnon:自由化程序應審慎
錯置
錯置:是某種外來的事件,它會改變視野、預期、獲利機會、行為—「某種經常令人意外的突發(fā)意見」。該事件必須具有相當規(guī)模。
1.戰(zhàn)爭:如慶祝行情
2.重大政治改革(革命、復辟、政權輪替、叛亂)
貨幣與金融錯置:重新鑄幣、雙本位制下改變金銀比價
投機行為的標的
投機標的:琳瑯滿目
是否必然涉及二種或二種以上標的?
投機的國家差異
某國家有更強的投機傾向?文化傾向?
銀行制度更為關鍵?

第四章 烈焰的催化者:貨幣擴張
新銀行、新金融機構的設立
新的信用擴張工具、金融商品:
1920年代的分期付款
二戰(zhàn)結束后的NCDs、歐元市場、負債管理
科威特在1977-82年的遠期支票
「貨幣擴張是內生而有系統(tǒng)的過程,而非外生而隨機的過程」

貨幣擴張:繁榮期、陶醉期尤其明顯而且容易,并助長投機
貨幣主管當局:嘗試控制與限制貨幣供給數(shù)量
貨幣擴張/主管當局控制限制:官兵捉強盜
賦稅改革:行政與立法機關修補稅法漏洞,稅務律師、會計師尋找新的漏洞
通貨學派與銀行學派之比較
早自17世紀以來的沖突
通貨學派:限制貨幣供給,無限制創(chuàng)造信用將導致大災難
銀行學派:擴張貨幣供給,需要信用擴張以啟動經濟擴張
貨幣供給有無法則?
「貨幣」是無法捉摸的事物,既難以界定,也難以為經濟體系制定某個理想的數(shù)量

歷史通則:主管當局每次企圖控制或穩(wěn)定某個貨幣數(shù)量,但是在陶醉期或繁榮期,結果仍將產生更多的貨幣
出現(xiàn)新的方式將信用「貨幣化」
貨幣流通速度增加
貨幣定義:M1……Mj無窮盡
市場會避開限制,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貨幣形式

穆勒:「在任何時刻,一個人的購買力并不是以其口袋中的實際貨幣來衡量,不論我們所謂的貨幣指貴金屬、或包括銀行紙幣。首先,它包括他所擁有的貨幣;其次是銀行存款,與所有屬于他、或隨時可以取用的貨幣;其三是,他所擁有的任何信用?!?

負債的品質
Minsky以負債品質衡量金融結構的脆弱性

匯票
銀行紙幣代表立即支付的承諾,匯票則是商品賣方于未來對買方要求付款的權利,二者最初的發(fā)展都是因為硬幣的供給缺乏彈性。

實質票據(jù):以交易為基礎
融通票據(jù):


富蘭克林:信用票據(jù)
在商業(yè)中顯得非常便利;因為巨額的單位更容易計算,攜帶輕便,收藏不占空間,因此在旅行上或貯藏上比較安全,他們還有其它各種有價值的原因。銀行成為所有紳士、商人、交易商…的出納員。這賦予票據(jù)信用。

票據(jù)負債/債務人財富:比率是否失控
票據(jù):連鎖性、傳染性
票據(jù):擴張信用的工具
融通票據(jù)的邪惡之處在于,「當真正長期儲蓄的必要供給無法從投資市場取得,便利用它來創(chuàng)造固定資本」
1763德納維爾公司破產并導致各地恐慌、1866年倫敦危機、1907年的紐約危機:都是因為貼現(xiàn)鏈斷裂

一家商號破產后,整條鏈便瓦解了,這不僅會造成體質差的商號隨之破產,即使是負債相對于資本比率相當合理且商譽卓越的商家也會受到波及。
當它們遭到濫用,融資或融通票據(jù)會造成信用過度擴張
票據(jù):信用擴張、財務杠桿
第五章 詐欺的出現(xiàn)
詐欺與被詐欺:繁榮期早已存在的傾向
崩潰與恐慌:逃命之外,就是詐欺
「邦奇融資」:發(fā)新債還舊債
金融詐欺類型:
董事對股東
證券發(fā)起人對投資人
員工對公司
開票人對收票人

詐欺與經濟循環(huán)
詐欺是需求面所決定:繁榮期人們變得富有、也更加貪婪,欺騙者只不過是利用人心的貪婪
挪用公款、偽造各種文書進行詐欺
詐欺事件暴露時,增加金融困頓的壓力
財務困頓引發(fā)詐欺,以便將虧損轉嫁別人
唯利是圖的新聞業(yè)者:英國新聞業(yè)者直到19世紀初才養(yǎng)成負責的態(tài)度
但是歐洲大陸的批判性媒體在19世紀發(fā)展緩慢

《鍍金年代》:
我們將長期購買土地,并且以信譽卓越人事的票據(jù)作為支持;然后我們將土地抵押取得貸款來鋪設鐵路。接著讓鐵路沿線的城鎮(zhèn)發(fā)行債券,出售一部份以籌措足夠的資金鋪設鐵路,尤其每當完成一段工程,便抵押貸款。環(huán)境因鐵路的鋪設而改善之后,我們便能夠賣出其余的債券,并且能夠以高價出售土地。我們所需要的只是幾千塊的資金,以便從事土地測量,并且安排種種的法律細節(jié)。

罪惡的報應
詐欺者罪刑爆發(fā)后,后果如何?
自殺
逃亡
裝布袋棄海?
第六章 關鍵階段
預期的改變
困頓期之后,可能是恐慌,最后崩盤
轉折:滿懷信心,到缺乏信心
警告
政府對投機過度的警告有效?
時機?
警告變成「狼來了」

金融困頓
困頓:受苦狀、危險狀,某種展望,而非災難本身
「大災難前的氣息」
「箭身已經緊繃到極點,隨時有斷裂之虞」
「普遍的信用崩潰,不論時間多么短暫,都比最嚴重的地震來得更可怕」
如何衡量困頓是否發(fā)生?
主管機關訂定的金融指標:限制/超出?

困頓的起因與征候:
資本市場現(xiàn)金需求轉旺
資本市場利率大幅上揚
國際收支帳赤字
破產案例增加
投機商品或標的物價格停止上漲
金融困頓的本質:信心喪失
What’s next:恢復信心/崩跌

困頓期的期間有多長?
沒有恐慌,困頓就會逐漸消失
困頓之后發(fā)生恐慌或崩盤,其間的時間長度并不一定
危機的爆發(fā)
危機的遠因:投機與信用擴張
危機的近因:偶發(fā)事件導致信心體系崩潰,促使人們拋售求現(xiàn)
投機客:融資擴張信用/價格下跌/追繳/斷頭

偶發(fā)事件:破產事件、某個人自殺、逃亡、某件丑聞爆發(fā)、某銀行拒絕放款給某人、某位主要玩家拋售
主管當局的兩難:不采取規(guī)范措施,信用市場將進一步失控;采取措施也可能戳破泡沫而引發(fā)崩潰
貼現(xiàn)政策的錯誤與落后
銀行擠兌、證券市場的殺出

崩盤與恐慌
崩盤:資產價格的崩跌或某家重要企業(yè)、銀行的破產
恐慌:莫名的突然恐懼,
價格下跌,抵押品價值下跌,銀行取消或拒絕貸款,商家拋售商品,家庭拋售有價證券,產業(yè)界延遲借款,價格進一步下跌;抵押品進一步下跌導致清算、斷頭…破產
第七章 國際的蔓延
商品價格、證券價格在國際市場齊漲齊跌

金融自由化與危機管理(ppt)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gzzmzs.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